“仕女起舞、陶俑复活”。11月6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国家文物局展示了“互联网+中华文明”的成果。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
国家文物局的文物画像变活。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唐朝的仕女翩翩起舞,敦煌的壁画活灵活现,彩色陶俑动态十足……”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互联网科技+中华文明”通过对文物内容的二次创作,让用户能更直观地接触和了解感兴趣的文化。
“互联网+中华文明现在在各地博物馆都有实践,将相对枯燥无味的文物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也易于接受,这种合作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前来参观的张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
2017年12月起,国家文物局与多家互联网企业合作,探索“互联网科技+中华文明”在内容与展示方式上的创新。与腾讯合作,通过开放腾讯云、腾讯地图、微信小程序、语音导览、内容平台、互娱平台等产品服务窗口,为文博机构提供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完整数字解决方案。
与百度合作,将自然语言理解、人脸识别、高精室内导航等赋能到智慧博物馆建设中,并计划建立亿数量级别的精准画像、行业知识库、多媒体索引库等。截止到目前,全国已上线3519家博物馆信息,随着博物馆搜索结果不断优化展示,未来会有更多博物馆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