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浙大ZIBS上海论坛上,浙大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与数位金融、科技行业嘉宾围绕当前金融科技发展态势、保险科技发展展开精彩对话。出席嘉宾包括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德斌,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主任Robert Wardrop、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孟添等。
孟添指出,金融科技意见在过去数年取得较大成绩,目前有一个共识就是建立产业生态,其中就要求我们进行创新。但是创新仍然不足。
金融科技创新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0到1的创新,即原创性创新,另一类是1到100的创新,目前我国所出现的金融科技应用大多属于后者,而0到1的创新不足,比如P2P、区块链等都是起源欧美,这要求行业更多地投身原创性和基础研究。创新不是没有风险,是和监管紧密结合,创新要达到创新与规范的平衡。
雷锋网了解到,他认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数字资产,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五年前是渠道创新,如今的核心优势是场景化大数据,即数字资产。
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与个人休戚相关,且蕴含着很大的效益的数字资产,却无法为用户本人带来价值。怎么利用并保护数字资产价值,将会是未来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
在胡德斌看来,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实际上相互之间都存在合作关系。据介绍,其所在公司与太平洋保险就有进行支付、获客方面的合作。
当前金融机构都在声称以客户为中心,而一个客户的金融需求是多维度,不仅有包括银行,还有保险、理财等其他各类金融服务。所以大家逐渐形成了共建共赢的共识,共同挖掘客户金融价值。
实际上,当前保险行业的科技化水平并不及银行业,银行业已经脱离线上销售层次走入更深度的金融科技发展期,而保险业的数字化销售进展也因产品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普及的都是标准化的车险、简单意外险,而针对个人,尤其是需要定制化的重疾险等仍然是通过地推或者电话销售进行。比如曾有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雷锋网,保险科技的代表企业众安保险,其实也存在为数不少的线下销售人员。
不过,他也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更多地依靠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服务和销售。
雷锋网了解到,孟添则表示,数字金融的最本质是通过技术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的能力,保险科技公司中其实也有很多变化在发生。比如说有一些科技公司推出了在线车险,在车上安装一个装置看出车率,通过出车率的大数据运算重新定价,“原来可能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可能家里生儿子比生女儿的出车率高那就不一样,比如生女儿的车险高,或者碰擦要通过出险,现在通过视频就可以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