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谷歌昨日发布的报告,东南亚地区的数字经济预计将在未来七年时间里增长三倍,市场规模高达 2000 亿美元的东南亚数字经济将在 2025 年达到“拐点”。截止到 2025 年,东南亚地区的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2400 亿美元。目前,东南亚六个国家拥有3. 5 亿互联网用户,这一数字超过了整个美国的人口总数。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总量将会突破 720 亿美元,远高于 2017 年的 500 亿美元和 2015 年的 191 亿美元。预计在 2025 年之前,这四个数字经济子类别并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印度尼西亚按照人口计算是世界第四大国家,预计到 2025 年,该国数字经济规模将会在 2025 年达到 1000 亿美元。此外,泰国( 430 亿美元)和越南( 330 亿美元)的数字经济也会有强劲的增长预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自 2015 年以来,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数字经济增长率已经翻了三番。
2018年年初,Grab收购了Uber东南亚市场业务,本地共享出行市场极具吸引力。由于市场增长迅速,Grab最大的竞争对手Go-Jek正在尝试扩大印度尼西亚基地。 2015 年,Go-Jek的日均乘车用户量约为 150 万,而2018年已经增长到了 800 万;月均乘车用户量也从 2015 年 800 万增长到了 3500 万。2018 年,东南亚地区电子商务服务的总成交额将会超过 230 亿美元。
而在 2025 年的时候,随着越来越多的东南亚用户开始对电子商务产生信任,这一数字有望超过 1000 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提升四倍有余。阿里巴巴、Lazada、Shopee和Tokopedia等公司将会不断助力东南亚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东南亚地区的“独角兽”公司吸引的融资金额已经从 160 亿美元增长到了 240 亿美元,其中仅Grab就获得了 60 亿美元的投资。实际上,经济增长预期往往取决于必要的融资水平,也只有在获得足够的投资之后,东南亚创业生态系统才能被进一步推动。
在2018 年,东南亚互联网企业所获得的融资总额创下了该地区的新纪录。在 2018 年上半年,东南亚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总额为 91 亿美元,几乎已经追平了 2017 年该地区互联网企业的全年融资总额。随着国内数字经济的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投人士开始关注东南亚市场。
创业邦邀请到了新加坡早期风险投资基金SeedPlus创始合伙人Tiang,分享了当前东南亚创投市场的状况,以及对于出海东南亚的创业者的建议。
1、东南亚有大片蓝海机会和加速潜力:2013– 2015 期间,Rocket Internet以市场从未见过的经营速度和竞争节奏进军东南亚。Rocket在东南亚这样孵化了数十个项目,催生了数字经济的崛起,以大笔的获客福利教育了第一批主流网络消费者。然而,许多创业家在创建和扩展团队和公司方面具有相对薄弱经验。
初创公司的第一轮机构种子轮与A轮之间有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断链。当创始人寻找种子阶段能领投的投资者时,选择相对较少。大多初创公司最终得东跑西蹦,以小款项,多投资发的方式才能募资完毕。东南亚正处于风险投资的转折点,有着大片的蓝海机会和加速潜力。对早期投资来说,东南亚有一个很复杂的版图。
无论是东盟共同体的经济整合程度,还是各成员国在政治安全政策上的协调程度,抑或各国的社会文化融合程度,均远远无法与欧盟相比,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太大改变。看似巨大的市场其实被分割为完全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法律规则在非常大程度上限制了任何一家企业的横向扩张,不同国家甚至城市的消费能力更是直接决定了企业要分别在每个市场定义自己的客户。所以,创业企业在东南亚的发展,就是个一口一口啃市场的过程,绝大多数的企业停留在了一个市场,有跨境发展野心的企业一般也会在新的市场请本地团队从头做起。与中国和美国甚至是印度这大型市场不同,东南亚是一个真正多样化的地区。
2、不尊重市场,就不会被市场所尊重:彻底了解目标客户和市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新加坡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距东南亚区6. 5 亿人口最多只有 4 个小时的航程,所以亲临目标市场并非难事。
重点在于掌握各国的商业和文化差异,以寻求合作共赢的态度的和本地合作伙伴打好关系。由于人口众多,而且高消费水平城市人口也逐渐增长至人口的55%以上,印尼仍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因而占据了东南亚区大部分的风投活动。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市场都有逐渐升温的现象。而新加坡因为拥有着地区中最高集中度的创业人才之一,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市场。对于东南亚最有投资潜力的行业,Tiang认为:“我最为兴奋的是利用数据和科技解决大规模的问题。”把颠覆式创新带入保险业等传统行业。我们如何通过利用数据和技术使保险更智能,更个性化以及更易于购买,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其中存在的商机也是很庞大的。对于东南亚市场创投的风险,Tiang认为:“与世界上其他新兴的创投生态系统非常相似,不过就是寻找高质量的创始人和团队,和健康的退出回报。”与硅谷,中国甚至印度不同的是,东南亚退出的预测性较为低,这仍然是挑战之一。
3、成功的方式有许多种,VC只是其中之一:在种子轮阶段,很多的信号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最关注有两大因素:市场机会的规模和团队的实力。在这两个因素中,创始人和创始团队是取决胜败最重要的因素。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倾向于容忍Product Market Fit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倾向于在产品发布MVP阶段后,但在没有100%PMF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相比之下,对“创始人”和“创办团队”的风险不太宽容。特别是在早期阶段,投资者主要冒的险还是在于创始人和团队的人格以及执行能力。
如果出错的话,往往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挽救公司的。这其中的误差幅度很小。Tiang认为,作为主要投资者,投资完毕后会的工作更为重要,“我们对自己本身最大的要求是于如何帮助被投企业获胜。
最终,SeedPlus的存亡关键在于被投企业的成败,因此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取得成功,通常会以董事和顾问/导师的身份与创始人合作。”对于准备在东南亚开始事业的创业者,Tiang的建议是:“首先,我觉得最基本的问题是退一步,问自己是否应该筹集VC资金。”有些企业模式根本是不具风险规模的,但往往很多创业家误以为成功就非要VC融资不可。其实,商业上成功的方式有许多种,而VC只是其中一条途径。
创业者要对自己诚实,因为一旦有了VC融资以后,创业方向就会变得非常不同。相应地,投资者和股东的期望和团队压力水平也变得非常不同。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你确信眼前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机会,并且需要VC资源来抓住机会,那么您应该遵守一些募资基础知识。